甘小武;朱华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可见,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和总结共产党人早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为了建立新中国,带领共产党人发动了多次革命,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都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这长达大约二十八年的历史时期,毛泽东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亲自率领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解决了革命战争的物资保障问题。毛泽东的财政思想具有鲜明的战时财政思想特色,在指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整理了期间毛泽东的财政思想,具体分为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收入取之于民造福于民、财政收入依靠自给自足、发展公营经济、发行公债支持经济建设、合理分配量能负担、建立财政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厉行节约、初步界定了政府财政的目标与职责等七个方面,并作了客观的评析。为后人研究解读毛泽东的财政思想及其历史功绩提供了基础材料,对于今天的财政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政府制度、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20年06期 No.468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曹瑞冬;清末民初,花业纳捐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在税收征缴方式上,广东政府长期实行花捐公司包征包缴制。这种包税现象是地方政府和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联姻,一方面,商人需依赖正当的政府权威实现其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降低官僚机构的征税成本中增强财力,巩固其政权的合法性,双方利益在地方警察制度的创建上达到平衡。但由于包税的制度缺陷和外部因素作用,花捐在征稽中的问题不断凸显,而政商之间的离合关系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动。
2020年06期 No.468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9K]